首 页 个人简介 服务宗旨 起 名 堂 风 水 堂 改运秘法 辩证易经 周易光芒 服务价格 联系方式
《周易》与中医平衡论思想

  作者:施炎平
  思格斯说:“平衡是和运动分不开的”,就是说有动必有静,所谓静,即指相对的静止,也就是相对的平衡。
  《周易》在平衡观方面,已经初具平衡论思想的雏形,《周易》已对认识到有动必有静的动静平衡观,如《易.系辞》曰:“动静有常,刚柔断矣”。《周易》的平衡观还反映在卦的结构上,如无论八卦,还是六十四卦对于阴、阳爻的数量,位置其分布都是平衡的。体现了平衡是动态的、相对的原理,亦即是在发展中、变化中的平衡,《周易》六十四卦朴素地反映了这一观点。平衡的目的在于维持相对的静止,亦即相对的稳态,平衡是对立统一的产物,没有对立统一便没有任何平衡。《周易》的平衡现是建立在对立统一的基础上的,是在阴阳、天地、水火、日月、刚柔对立统一的基础上产生的相对平衡。《周易》的平衡观还表现在制约关系上,就是说有制约才有平衡,亦即对立统一的双方,要在一定制约的基础上才能维持平衡。如既济卦的水火互制,泰、否卦的乾、坤交感,都是平衡制约的朴素萌芽。平衡是为了维持整体的统一性。
  《易经》的“易”,其含义包括“变易”和“不易”,实际上也就是动和静的统一。有“变易”就必有“不易”,变易是绝对的,不易是相对的,有了“不易”,事物才可能有相对的静止,也才能保持平衡,所谓动中之静,动态的平衡。正所谓“易者,变易也,不易也,简易也”。上述皆体现了《周易》的平衡论思想,《周易》的平衡论思想,渗透于《内经》,促进了《内经》整体衡动观的发展。
  《内经》整体衡动观的一个主要内容便是平衡论思想。是整体运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。《内经》的平衡观十分丰富,包括自然界的平衡及人体内的平衡,以及体内外环境的平衡。
  在自然界的平衡方面,运气学说的论述极为精辟,如《素问.气交变大论》说:“五运之政,犹权衡也,高者抑之,下者举之,化者应之,变者复之”。即太过者抑之,不及者举之的意思,运气学说的平衡理论主要包括胜、复、郁、发规律。这是自然界的自稳调节机制,是维持气候六气之间相对平衡的保证。实质上是六气阴阳的平衡。此外,《素问.六微旨大论》曰:“亢则害,承乃制,制测生化”。《素问.五运行大论》曰:“气有余,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;其不及,则己所不胜,侮而乘之,己所胜轻而侮之”。皆为制约,平衡理论的精辟论断。
  人体内部脏气之间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,是赖人体内部的自调机制实现的,有动必有静,大自然界具有充分自衡的能力,如生态的稳定自调,这是一种自然规律。人体的自衡、自稳能力也是惊人的。包括生理上的自我平衡及心理上的自衡。主要通过脏腑相关理论,脏象理论,气机升降出入,脏气之间的生、克、乘、侮关系,以及经络之间气血多少的调节来实现的,如以脏腑而言,其间的平衡协调、制约是通过十二藏之相使实现的。正如《素问.灵兰秘典论》所曰:“十二藏之相使……心者,君主之官,神明出焉;肺者,相辅之官,治节出焉;肝者,将军之官,谋虑出焉;胆者,中正之官,决断出焉。……凡此十二官者。不得相失也。故主明则下安,……主不明则十二官危”。说明脏腑之间具有相互协调、相互制约的自衡能力。
  以经络而论,经络之间的制约关系以及气血的多少调节也是天赋的。如《素问.血气形志篇》曰:“夫人之常数,太阳常多血少气,少阳常少血多气,阳明常多气多血,少阴常少血多气,厥阴常多血少气,太阴常多气少血,此天之常数。”体现了经络之间的气血是自我协调的,表经多气少血,则里经多血少气;里经多气少血,则表经多血少气。经络之间诸经又主统于太阳。如:《素问.热论》说:“巨阳者,诸阳之属也……故为诸阳主气也”。说明太阳为六经的统领,掌握着六经的协调与平衡。
  《内经》平衡理论的特点主要以阴阳的相互关系来说明,在生理方面,《内经》认为,维持阴阳的平衡是生命机能的重要环节,从而提出“阴平阳密,精神乃治”(《素问.生气通天论篇》),在病理方面,提出“阴阳离决,精气乃绝”。(内经)认为疾病的发生与脏腑阴阳的协调被破坏密切相关,在养生防病方面顺应阴阳的消长平衡。在诊断方面以审查阴阳的变化为主要诊查原则,如《素问.阴阳应象大论》提出:“审其阴阳,以别柔刚”。在治疗方面又以恢复阴阳的平衡为宗旨,故《素问.全真要大论》说:“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,以平为期”目的在于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而达到恢复阴阳协调的目的。
  综上所述,《内经》大大地发展了《周易》的平衡观,并突出地发挥和应用了阴阳平衡理论,充实了动静观思想,使中医的整体衡动观更富于生命力.

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
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
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
联系方式